您的位置::歙县农业网 >> 四孔草

内蒙古呼和浩特糖厂的兴衰改则棘豆

时间:2022年06月28日

内蒙古:呼和浩特糖厂的兴衰

回溯首府轻工业的发展史,呼和浩特糖厂是一家必然提到的企业。作为上世纪80年代华北地区“甜蜜事业”发展的领军企业,它不仅凝结了几代制糖人的辛勤汗水,更见证了首府制糖工业的兴衰历程。在记忆深处,糖厂曾是让人神往的老牌国企,然而伴随着历史车轮的飞驰而过,曾经盛极一时的制糖企业,已渐渐被人们淡忘。

呼和浩特糖厂前身为华北第二糖厂,1959年建成投入生产,作为首府的一个老国企,它的落成填补了青城制糖工业的空白。由于当年首府没有制糖经验,赖少标被从北京轻工业部调派呼和浩特市。从选址到建厂,从兴盛到破败,作为呼和浩特糖厂的第一批职工,赖少标亲眼见证了糖厂的辉煌与没落。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制糖工业屈指可数,食糖供应远远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的需求,建立我国自主生产的大型机械化糖厂被提上案头。为了开发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1955年12月,经国家轻工业部决定,国家建设委员会批准,在内蒙古华北糖厂(包头糖厂)的基础上增建一座日处理为1000吨的大型糖厂,华北第二糖厂(呼和浩特糖厂)应运而生。

据《呼和浩特糖厂志》记载,呼和浩特糖厂(以下简称糖厂)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由我国自行设计、自行制造,同时也是自己安装的第一家大型甜菜糖生产厂家。查阅呼和浩特市史料得知,解放前归绥当地虽有天义公、洋记等制糖作坊,但白糖则是从北平(北京)购买作原料再加工成糖球出售,直到解放后甜菜才由东北引入内蒙古。

当年呼和浩特糖厂在毫无制糖经验下起步建厂,它又走过了怎样的曲折经历呢?1953年,在东莞糖厂工作的赖少标被调往北京轻工业部。1956年,赖少标在轻工业部的指派下,来到呼和浩特市进行资源调查并勘测厂址,那一年他年仅18岁。赖少标回忆说:“厂址是经过两次才确定下来的,第一次选在工人村(回民果园后),但因为交通、地势等原因,最终确定下来厂址在呼和浩特市西郊什拉门更村。当年那里曾是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地,北临京包线,西面是三孔桥河槽,东南是什拉门更村的田野,除了能看到极少的农村土舍,难得能见到人影。经过勘察,根据各项科学数据,及自然、水源、交通和发展条件,经国家建设委员会批准,确定在此建设糖厂。”赖少标说:“建厂初期,加上我在内仅有6人,杨永胜为第一任厂长。当年除从芬兰进口的动力锅炉、从民主德国进口的汽轮机外,工艺、土建、设备制造等都由我国自行设计、建造、安装。1958年5月,主厂房破土动工,直到1959年年底才最终建成并投入生产。”

1958年年初,从芬兰进口的动力锅炉和上海制造的发电机,作为糖厂的第一批关键设备运抵呼和浩特市火车站。然而近10吨重的机器却没有大型的吊装设备将其拉运回厂,面对重重困难,一时间难倒了众人。机器从3月份运抵呼和浩特后,只能派专人看护。此事引起了自治区及呼和浩特市两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为了方便运送,很快,一条由火车站通往糖厂的土路修葺而成(这条土路就是如今光明路的前身)。

面对重重困难,工人们用滚杠、撬棍,在高低不平的土路上,连拉带撬,20多人硬是将10吨重的庞然大物从火车站拉回厂内。除此以外,制糖、动力设备,包括整套进口汽轮机,均是如法炮制,一个星期后设备最终进入车间。

1959年12月中旬,各部机械正式安装完毕,随即投料运转。甜菜送入、糖分流出、蒸发、结晶、分离、筛糖、包装……经过试运转、改进重修,1961年,享誉全国的大青山绵白糖正式出厂并投放国内市场。第一个甜菜生产期加工甜菜数就达49000吨。回忆起这段往事,赖少标兴奋不已。1963年,担任糖厂财务供销科科长的赖少标调往原料科,为了增加甜菜的收购量,他和同事从呼市到丰镇,从土左旗到和林……愣是靠着自行车完成了连续3年甜菜收购量达近35万吨之多的厂纪录。为了保存原料,他与科研组研发出了8层草帘8层土的甜菜冻藏法,一时间引来了农业科研人员及全国制糖业工厂的学习研究热潮。

上世纪80年代,由于糖厂工业效益好,工人的待遇也很高,陆续盖起的新型住宅小区,让普通市民颇为羡慕。那时,糖厂作为大型国企,托儿所、学校、卫生室、礼堂、澡堂等设施一应俱全。孙卫国作为当年糖厂的子弟及厂内员工,他对那一时期的印象颇为深刻。随着企业的发展,糖厂除制糖外,还设有牧场、鸡场,并用制糖废料生产出酒精、牙膏、味精及销往国际市场的颗粒粕饲料。糖厂的发展,也让周边地区经济一下兴旺了起来。当时,在糖厂工作成了群众眼中的“香饽饽”。然而谁曾想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糖厂一度陷入困境,人们眼中的“铁饭碗”在国有企业改制中最终宣布破产。据了解,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那时农民有了种植农作物的自主权,甜菜品种老化,种植面积逐年下降及甜菜病害影响,糖厂虽出台了相应优惠政策但成效甚微。

孙卫国说:“进入自产自销后,在厂人员达到2700多人,由于机器老化,生产仍为人海战术,与此同时巴盟临河糖厂、陕坝糖厂、包头糖厂及呼和浩特市糖厂在内,仅有包头糖厂引进先进设备,并由人工操作改为电子操作。当年在呼和浩特糖厂党代会上,虽有过对更新设备的提议,但最后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实现,随着设备老化、企业管理、原料收购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呼和浩特糖厂逐渐走向没落。”

编后如今,曾让许多呼和浩特糖厂职工引以为荣的制糖设备早已被卖掉,当年的厂址已被一处现代化的社区取而代之。随着国有企业改制政策的实施,过于庞大的人员机构配置,导致糖厂和很多国营企业一样难以承受。1998年,曾生产享誉全国的“大青山绵白糖”的呼和浩特糖厂停止了转动的机轮。2000年8月15日,呼和浩特市中级人民法院正式宣布了它的破产。至此,这个新中国成立后首批由我国自行设计、制造,自行安装的第一个大型甜菜生产厂家黯然退出历史的舞台。

广西建筑木模板

太原机械加工

真铜门报价

恒洁马桶售后服务电话

贵州钢模板

东莞空气能热水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