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歙县农业网 >> 光枝杜鹃

洪湖沙口汊河区域的虾蟹养殖效益分析东南茜草

时间:2022年06月30日

洪湖沙口汊河区域的虾蟹养殖效益分析

笔者对湖北洪湖沙口汊河区域的河蟹精养和虾蟹混养模式进行了介绍,对不同模式跟踪的结果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一些提升效益的关键点,以供业者参考。一、模式介绍在湖北洪湖沙口汊河区域,2015年以前当地主要有两种虾蟹…   笔者对湖北洪湖沙口汊河区域的河蟹精养和虾蟹混养模式进行了介绍,对不同模式跟踪的结果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一些提升效益的关键点,以供业者参考。

一、模式介绍

在湖北洪湖沙口汊河区域,2015年以前当地主要有两种虾蟹养殖模式,一是河蟹精养(约占30%,见表1),一是虾蟹混养(大多数为此养殖模式,占比约70%,见表2)。因为这两年小龙虾价格走好,目前有养殖户开始进行小龙虾精养,预计2016年精养小龙虾和稻田养虾会大面积增加。

二、对不同模式跟踪的结果分析

1、河蟹精养模式跟踪结果

(1)在12月之后,河蟹价格大幅提升。有两位养殖户的河蟹规格仅相差0.2两/只,但售卖价格却相差26元/斤,之所以价格相差如此之大,在于一位售卖河蟹时间在11月初,另一位卖得高价者为12月中旬售卖。在11月中旬之前,河蟹价格是比较低迷的,平均规格3.0两/只的河蟹,当时售价在40元/斤左右。

(2)“蟹大小,看水草”。有的养殖户的亩效益接近1万元,有的亩效益仅为1千元,两者效益相差接近10倍。主要原因在于水草。俗话说“蟹大小,看水草”,若养殖户的池塘水草全年保持良好,“呈水下森林”状态,则较能保证养出大规格蟹;部分由于草虫及气候原因,从6月开始,水草逐渐全部枯萎死亡,养出的蟹规格较小,难以卖得高价。

2、虾蟹混养模式跟踪结果

(1)2015年虾蟹混养模式效益偏低的主要原因是小龙虾发病率高。在跟踪的21口塘中,除了5个池子外,其余池子均在5、6月发生不同程度的病害,沙口汊河区域的龙坑村、梁岭村、郭岭村的每个虾蟹混养池几乎都有发病。病害情况基本是首先小龙虾患病,接着河蟹发病,很多时候由于发病,水草环境被破坏,水草环境被破坏后难以恢复,最终造成无法控制的损失。

(2)小龙虾所患病害疑似“白斑综合征”。小龙虾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病害有弧菌病、水肿病、肠炎病、烂鳃病、纤毛虫寄生、夹壳溃疡、白斑综合征、缺氧等。2014年小龙虾发病初始于5月中旬,2015年则在4月底就开始发病,患病小龙虾普遍表现症状为:先是较大的成年个体发病,接着幼虾、河蟹跟着患病;患病虾四肢无力、行动迟缓、常伏于水边;头胸甲易剥离,肠道内无食;无明显白斑症状。病情传染迅速,出现死虾后,往往几天之内,大批量的虾相继发病死亡。有药物治疗的试验结果表明,无论何种规格的克氏原螯虾,一旦感染疾病后,抗生素治疗效果比较差,这是否意味着这种疾病的致病生物主要是属于病毒还需要深入研究。

小龙虾对白斑综合征病毒高度易感,2015年6月利洋对苏州市吴中和洪湖小港地区的发病小龙虾采样检测,结果显示白斑症病毒均呈阳性,池塘龙虾大量死亡后,河蟹开始死亡,从池塘中所取的龙虾和河蟹,检测白斑症病毒90%呈阳性,而正常池塘则没有检测出来。华中农业大学兰江风等学者调查了湖北省5个主养区克氏原螯虾WSSV的感染率,结果表明80%以上克氏原螯虾都携带有WSSV。WSSV主要存在于消化系统中,预示着克氏原螯虾可能主要在摄食过程中感染WSSV;不同地区克氏原螯虾组织病毒携带量表现出一定差异,预示着WSSV感染可能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所以,引起小龙虾、河蟹死亡的原因很可能是WSSV感染。

白斑病毒自然和人工感染的症状为:感染中期活动迟缓、不摄食、稍卷尾,感染晚期活动呆滞,进一步卷尾,濒死时腹部向上形似死亡,胃肠空,头胸甲壳易剥离,但未见白斑。试验中,注射组小龙虾在注射WSSV后第二天,口服组小龙虾经口服后第三天开始出现临床症状,注射组于注射后第三天出现死亡,至第七天全部死亡,死亡高峰在第五天。

(3)小龙虾发病初期,可从发病塘口检测出大量弧菌。已经有研究结果证明,在小龙虾体内能分离到多种病毒和致病性细菌。小龙虾疾病暴发可能是病毒和细菌共同感染的结果。湖北地区小龙虾的致病细菌检测到主要有副溶血弧菌、拟态弧菌等,针对副溶血弧菌,投喂含有盐酸土霉素的药物饵料具有比较好的治疗效果。小龙虾具有同类相残的习性,口服患病小龙虾的肌肉等组织可以导致健康虾感染,这也是其疾病之所以呈现暴发性特征的主要原因。

三、总结分析

1、河蟹精养和虾蟹混养模式分析

河蟹精养模式和虾蟹混养模式部分数据见表3。由表可看到,河蟹精养模式养殖效益大大高于虾蟹混养模式,河蟹精养亩效益3000元左右,投入产出比1.10,虾蟹混养亩效益1800元左右,投入产出比0.78。

河蟹精养模式与虾蟹混养模式最本质的区别在于种植的水草不同,河蟹精养模式以种植轮叶黑藻为主,虾蟹混养模式以种植伊乐藻为主。湖北地区高温时间长,6-8月气温常常在30℃以上,这段时间中水草的差异决定了养殖环境的巨大差异,最终造成河蟹不同的规格与产量。目前,绝大部分虾蟹养殖池塘里种植的水草有三种,分别为伊乐藻、扁担草和轮叶黑藻,其特性见表6。由表看出,最佳的水草选择为前期伊乐藻为主,中后期以轮叶黑藻为主。

规格大产量高

此外,河蟹精养模式采用转苗的模式,筛选出了体质更好的蟹苗,提早淘汰了一批病、残、弱苗,减少了发病;河蟹数量明确,投喂更精准;更有效隔离了野杂鱼、小龙虾、鳝鱼等,减少了对河蟹的伤害和干扰;在前期保障了轮叶黑藻的生长,有效保护了水草环境。

但也有采取虾蟹混养、亩效益达到4000元以上的养殖户,并不是哪种养殖模式有问题,产生效益差异的因素有很多,最主要在于养殖过程中细节的管理。

2、养殖状况分析

规格方面,今年河蟹总体规格普遍偏小,就跟踪区域来看,虾蟹混养池平均规格2.0两/只,精养池平均规格2.5两/只。在2015年的7、8月,就发现河蟹规格大多只有0.6两-1.1两,比往年小很多。而正常情况下蜕完第三、四壳的重量在0.9-1.6两之间。有部分未统计在内的池子,河蟹规格没有降低,最后平均在3两以上,这些池子的共同特点是水草、水质自始至终保持良好。在不同模式及环境下,2015年养出河蟹的规格差异进一步拉大。

发病率方面,虾蟹混养池发病率很高,总体发病率可能超过80%。

成活率方面,暂养池成活率不到50%,主养池成活率65%-80%;虾蟹混养池,河蟹成活率普遍低于30%。

用药水平方面,沙口汊河当地用药水平参差不齐,亩用药50-350元之间,近年来大部分养殖户用药水平在不断提升。从上述效益数据可看到,用药水平低的,养殖很少达到高效益。

影响养殖的因素很多,下面对主要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分析。

(1)天气因素:2015年阴雨天长,光照相对较少,5-6月每个月雨天的比例达到20天以上,从而影响了水草的生长,加剧了缺氧及病害菌滋生。尤其在溶氧这一块,今年在6月份测过数个塘口,早上7:00时溶氧均在1.0mg/L以下。河蟹正常生长需要的溶氧在3.5mg/L,低于2mg/L蜕壳期间就会出现软壳蟹,容易诱发各种疾病导致死亡。可推测气候因素是导致2015年河蟹规格偏小和小龙虾病害严重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2)成活率低:主要是在5月之前,第一二壳期间,损苗量非常大,普遍在50%以上,有的损苗量甚至达到80%以上。这里主要有三点原因,一是苗种质量差,体质差,营养积累不足。首先要能鉴别优质蟹苗,至少选择规格均匀、食线饱满、肝脏橘黄、爪尖完好的苗种。其次要重视早期营养,做到开口饵料营养充足,选用蛋白质含量32%以上的优质颗粒饲料足量投喂,最好可加上保肝护胆的内服;二是水质管理不当。水质清瘦,溶氧低,甚至氨氮、亚硝酸盐超标严重。当地几乎没有肥水的习惯,不习惯施加肥水产品,有的也仅仅是施加少量的磷肥。其实做好前期低温肥水,是提高成活率非常关键的一点,部分肥水产品不仅可补充营养元素,增加水草活力;提高净化能力,促进物质循环,维持水质指标稳定,减少水浑和青苔的滋生等;三是蜕壳期间的管理。3、4月气温逐渐升高,建议在河蟹第一次蜕壳之前杀虫一次,再用“聚维酮碘”杀菌一次;第二次蜕壳之前再杀菌1-2次;蜕壳期间补充矿物元素及营养剂;此外,为营造良好水质和溶氧,根据情况做好改底和解毒调水。

(3)水草的管理:轮叶黑藻上面已有提到,需特别注意线虫、纤毛虫、卷叶虫、蜻蜓幼虫等虫害。伊乐藻来源便捷,种植伊乐藻几乎不需要成本,操作简单,因此很多养殖户均单一种植伊乐藻。但伊乐藻不耐高温,加上有小龙虾,从6月开始,很多池子的伊乐藻就开始漂浮、腐烂。总的来说,单一种植伊乐藻的池子,绝大部分没有保住水草。

虽然大部分池子的伊乐藻难以度过高温期,但每年都有部分池子水草全年保持良好。这里总结几点保草的关键点:①合理布局,控制水位。建议成排密集植草,中间间隔3米,长成后毛覆盖率控制在60%-70%。6月之前保持浅水位,避免植株长得过长;浅水位导致部分伊乐藻长出水面,并开花,最好进行“刈割”处理,割掉草头,最好能使水草一直保持在水面15cm以下。有的池子保持浅水位,6月时已开花两次了,但通过勤改底、调水,水草能安全度过高温期。②适当施肥。不同的塘口,有的伊乐藻根茎粗壮、叶片硕大,有的植株根茎纤细、枝叶稀少,除了亲本株系的原因外,还在于营养元素的缺乏。可适当补充矿物元素,促进草扎根深、茎叶粗,修复老化。许多池子出现水浑、草挂脏现象,导致还没到高温期,草就开始坏了。导致水浑最多的原因,就是缺肥,缺肥导致水体净化能力差,且有机质、悬浮杂质会逐渐积累,循环受阻。水草粘附泥垢时,需先杀纤毛虫,再补肥,适当施肥,是非常重要的。③保持水质清新。养殖过程中难免出现藻类老化,有毒有害物质的积累,水色变差,水质不稳定。进行调水或换排水是必不可少的,“水博士”为高含量多元有机酸,解毒、调水、稳水效果好,经常会看到,水色暗淡的池子在泼多元有机酸等产品,之后第二天,水质就变得嫩绿、有活力。④提高底层溶氧。2015年里湖有一养殖户特地做了一尝试:进入8月,草大量上浮的时候,他没有像往年一样及时捞出漂浮的草,而是每7-10天使用一次过硫酸氢钾等产品进行改底调水,整个高温期间水草不断上浮下沉,但始终没有坏掉,到了9月水温降低后,水草又开始扎根恢复了活力。高温期间池子底质差、缺氧,很容易导致伊乐藻根部腐烂,“强效底净”能提高氧化还原电位,分解耗氧有机质,能极大改善底质和水质环境。

四、提升效益的关键点

(1)种好草,控好草。对于虾蟹养殖,决定效益的关键还在于水草,精养河蟹模式种植轮叶黑藻,虾蟹混养或精养虾则可选择伊乐藻和轮叶黑藻混合种植。水草占池子面积60%-70%,水草长度控制在水面20-30cm。

(2)减少连作障碍。对于减产严重或发病率高的池子,有必要进行底质改良。首先彻底干燥、翻耕或清除部分淤泥。晒塘时,尽可能呈“口”或“井”字沿池挖圈沟,让土壤层水分尽量蒸发,利于空气进入缝隙。使用生石灰在放苗前半个月左右,水深0.3-0.5m,使用石灰150-160斤/亩,化浆立即泼洒,毒性一般一周后消失。一般使用过生石灰改良的池子,第二年发病率会降低很多。

(3)时时检测溶氧,配备增氧设配。溶氧的检测应该贯穿于整个养殖过程中。在当地,几乎没有池子配备有增氧设备,很多时候溶氧是严重不足的,尤其在高温期,长期溶氧低,这是导致当地河蟹整体规格比江苏等地小的主要原因。微孔管道增氧设备在很多地方是比较普遍的,建议当地可配备此设备,0.2kW/亩。

(4)合理用药。用药应根据养殖情况进行,10-20天进行一次改底、调水,维持水环境稳定。小龙虾发病风险非常大,而且传染迅速,死亡率高。若亲本携带白斑症病毒,苗种都会携带。对于高密度的小龙虾池塘,要加大用药频率,尤其在5、6月,更要做好改底、消毒和内服。 

消白软膏和复方卡力孜然酊哪个好

男性怎样患上前列腺炎疾病的

兰州天伦不孕症医院好不好

甲状腺开刀哪个医院好

西安癫痫病发作时的急救措施

友情链接